全国首个顶尖科学家社区,一句话三处违反广告法。Ta到底是个啥?

5000字长文深入解读全国首个顶尖科学家社区

值第五届顶尖科学家论坛召开之际,重发一篇旧文,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临港103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

 

“全国、首个、顶尖”这三个词都是我国广告法中的违禁词。但全国首个顶尖科学家社区,却堂而皇之地写入了上海十四五规划,成为标准用语。为什么?

 

显然,从名字可看出上海政府对顶尖科学家社区(后面简称“顶科社区”)寄予的厚望与重视,这肯定是个不一般的地方

 

但Ta到底是个啥呢?每年10月召开顶科论坛,一批诺奖获得者顶尖科学家来开个会,开完就回去了,和我们老百姓有啥关系?

 

不好理解是正常的,因为顶科社区是一个新兴事物。但正因如此,才值得深入探究。传言马云先生曾说过:很多人输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你对顶科社区的认识处在哪个阶段?

 

 

1、理解顶科社区的逻辑

 

从顶科社区的控制性详规可以看出,顶科是一个典型的“产城融合”的总体规划,布局以下功能:

 

  • 产业功能:顶科会议中心、WLA总部、顶科冠名实验室、成果转化中心、联合研发中心等
  • 居住功能:中建玖海云天、鹏瑞云璟湾,上实听海等住宅,及公租房
  • 城市公共服务:科学公园、学校(6幼2小2初1高1国际学校)、商业、社区服务中心等

 

正如我们一直强调的,理解临港和顶科社区,一定要从产业的底层逻辑谈起

 

一般来说,市区的土地和房子,我们不用太关心产业,只需要关注地铁、学校、商业和城市界面。但临港这种距离人民广场75公里的超远郊新城,逻辑完全不一样。

 

临港距离市区太远了,如果当地没有就业和赚钱的机会,靠城区人口钟摆式往返,肯定行不通。依靠产业,导入足够多本地就业和居住人口,产城融合,职住一体,才是这种远郊新城的出路。

 

从购房者的角度,决定临港新片区及南汇新城城市价值的,首先是产业,以及产业导入人口的数量与质量如果把远郊新城比如成一棵树,那么产业是根,人口是干,交通是脉,学校商业等各类配套是枝叶,最终开出价值的果。产业强,导入的人才层次高、数量大,房产价值中枢的上升是水到渠成的事。没有产业和人口,高房价终究是昙花一现。

 

所以,我们对顶科社区的解读,将沿着产业、人口、配套到价值的逻辑线展开。我们确信,这是读懂顶科和103片区唯一正确的方式。

 

2、产业逻辑看临港、顶科和103社区

 

临港的产业发展逻辑,我概括为三句话:以制造为基石,以科创为引擎,以开放服务业为翅膀起飞。具体先不展开,这次主要说科创。

 

第一个问题,科创之于临港和上海意味着什么?

 

在前沿领域的科技创新,是临港新片区成立的初心与使命之一,同时也是临港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科技创新方面不走在世界前列,城市建设再好,临港也只是上海五大新城之一的一个新城,没有完成中央交给的任务。

 

对于上海市来说,上海<2035规划>目标愿景的第一句话是:“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发展任务的第一句是:“肩负国家使命与时代担当,引领区域深度参与国际竞争”。这两句结合在一起,科创是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大国博弈的胜负手,是上海迈向国际卓越城市的必经之路。

 

这对于我们老百姓有什么意义?简单来说,就是科创产业是当下及很长一段时间内最大的风口,是上海和临港必须要做成的事,政策与资源倾斜是必须的。找工作,优先去高科技企业;买股票,买有硬核技术的。买房子,科创产业强度与区域潜力成正比

 

第二个问题,顶科和103科创片区,在整个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子问题之一:顶科社区做什么的?

 

我们之前分别解读过科创总部湾和科技城,总部湾聚集企业总部与研发中心,是头部企业开展国际研发的平台;科技城包括科创孵化平台和信息飞鱼跨境数科平台。那顶科社区扮演什么角色?

 

工科的同学可能熟悉,突破性创新产业都来自科学突破。而科学又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个门类和阶段组成。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形成的基础科学,是一切科创的源头,也就是最前一公里;然后是由技术理论和专业技术形成的技术科学;最后才是由应用理论和应用技术(工程技术与生产技术等)所组成的应用科学。应用科学转化创新产业,再成功商业化,依然还有漫漫征途。

 

直白地说,顶科社区的产业定位就是搞科学突破的,所谓“世界级的新时代重大前沿科学策源地”。以“领先未来20年的科技战略⼒量,储备未来50年的科学资源”为战略使命,打造国际领先的科技策源地、联通世界的科学创新港、聚智全球的科学组织总部基地、机制灵活的离岸创新区。

 

顶科社区的核心圈层是顶科实验室,重点要实现科研产业链条的最前一公里,即基础科学研究功能,包括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物质科学、宇宙科学等实验室和研发中心。

 

全国首个顶尖科学家社区,一句话三处违反广告法。Ta到底是个啥?

 

实验室外围是创新孵化器和产业集群,来自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在这里被应用到经济社会并向外推广,有很强的全球化关联属性。规划布局了思想交流、科研支持、研发转化的功能空间,具体落位了WLF 国际会议中心、WLA全球总部基地、世界青年交流中心、研发转化中心等以支撑实验室平台。 

 

结合科技城和总部湾,103科创片区三个单元,从前沿科技策源(基础理论研究与交流),到成果转化,创新产业孵化到培育成长,形成完整的科创生态体系。

 

不少伙伴会有一个习惯思维,城市规划概念的高大上,被理解成政府为了炒概念卖房子,“总有刁民想害朕”。这在一些完全依赖土地财政的小城市来说,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上海来说,卖地收入占财政收入比例在全国城市中占比倒数第二。每次看到有人质疑临港新片区炒作卖地皮,我都想替临港管委会回复一句:燕雀焉知鸿鹄之志?

 

 

子问题之二:顶科论坛有啥意义?

 

现在一提到顶科,大家就想到顶科论坛,并延伸出一个疑问,这个一年一度的会议和我们有啥关系?所谓“一号工程”顶科论坛永久会址顶科国际会议中心又有什么特别意义?

 

任何一个新板块建设过程,都要打造中心地标。陆家嘴有了东方明珠才在国内有了标识性,随着金茂、环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的落成,国际标识度越来越强。临港滴水湖金融湾也要打造荣耀之环的百米地标。我们在分析真如时,谈到了真如开发时首先将C位给了李嘉诚,要打造320米的地标,然而首富囤地造成整个板块缺少地标引领,是真如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城市有时候和人一样。车水马龙,茫茫人海中谁会一眼看见你,记住你?你需要有一些独特的标识,或奇装异服,或气宇轩昂与众不同。地标,就是一个城市的标识,或者说精气神。你在陆家嘴天桥上仰视高耸入云的三件套,就能切身感受的陆家嘴的强大气场。

 

顶科会议中心就是103科创片区的地标,顶科论坛就是科创中心的原力场。科学研究有很强的协同与集聚效应,而顶科实验室就是科创磁场的风暴眼。抓住了科创策源,就能形成科学思想、技术和人才的巨大磁场。

 

虽然顶科论坛之前是一年一届,但有了这个品牌号召,会有越来越的国际学术和科研会议在此召开,会有越来越多的海内外科学家和科研人士注意到这里,并逐步被吸引甚至常住到这里。

 

子问题之三:临港103科创区与张江是什么关系?

 

之前感觉临港是张江2.0,深入分析后认识到这并不客观。临港不是张江2.0!在整个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张江是绝对龙头。临港将与张江联动,形成科创策源和起点,与G60科创走廊共同形成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科创带。

 

临港新片区在上海科创版图中的独特性,或者与张江的区别,藏在103国际创新协同区的名字之中。我们看看习大大对临港新片区的定位:“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更要利用两种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

 

全国首个顶尖科学家社区,一句话三处违反广告法。Ta到底是个啥?

 

什么意思?临港103片区的核心要义,是集聚海外人才开展国际协同!要知道,我们虽然在很多方面已经大国崛起,但在基础科学的很多方面,我们国家还处在相对落后水平,在很多重大科研领域,我们还被卡着脖子。我们想要弯道超车,靠自己埋头苦干是不行的,必须吸纳更多的国际人才,整合全球智慧大脑。而临港新片区的制度性优势,是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

 

依托临港新片区“对标国际竞争力最强自由港”的政策优势,以临港103科创片区尤其是顶科社区为桥梁,海纳世界科技英才,这才是临港103片区与张江等科创中心的本质区别!

 

3、从产业到人口与城市功能,顶科和103片区有啥不同?

 

以上分析,是临港103国际创协同的产业逻辑。有了这个产业逻辑,就可以来分析和判断未来的人口与城市公共配套。

 

首先,科创产业的兴起,会导入大量高质量人口,带来活力与消费力。

 

科创是人力资本和资金双重密集型的行业。根据103片区控制性规划,规划总体科研办公总体量四百多万方,未来可容纳约数万科研人员聚集。根据临港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这里就要容纳3-5万科研人员。

 

这些科研人员的能量是巨大的。张江发展30年,聚集了约38万人才,已经迸发了令世界侧目的研发力量,推动了张江房价惊人涨幅,更养活了整个浦东腹地以及南部的楼市,甚至刚需还在外溢到其他区域。

 

其次,103国际创新协同区的定位,会聚集大量国际人口,形成真正的国际社区。

 

说到国际社区,有第一代古北,第二代联洋碧云,后面还有新江湾、唐镇、大宁等国际社区的说法。但在大家的认知中,除了古北、联洋碧云,后面的似乎不太被认可。为什么呢?虽然这些住区品质也很高,但里面似乎没啥外籍人士。所以只能叫国际化品质社区,但不能叫做国际社区。

 

古北联洋碧云之后,上海再难有真正的国际社区,背后根本原因在于近年来上海常住外籍人士的增长停滞甚至在减少。七普数据,2020年10月节点上海居住的港澳与外籍人士只有16.4万(可能和疫情有关)。而六普2011年这个数字是20.8万。常住外籍人士不增反减,高品质社区越来越多,外籍人士居住越来越分散,也就难以形成外籍人士聚集的国际社区了!

 

临港103国际创新协同的定位,势必再次以科创产业之势重新聚集国际人口!滴水湖核心区规划人口64万人,外籍人士预期占比20%,约12.8万。顶科社区,有望成为真正的国际社区!不仅是国际化品质,而且是真正的国际人口聚集社区!

 

最后,临港科创承载国家战略使命,规划能级,配套标准和兑现速度必然是超一流的。

 

正在快速成片开发的状态,已经展现了103片区高规格的定位和雷霆般的建设速度!103科创片区的成片开发建设已全面启动,目前103片区正在建设中的重大项目37个,总建筑面积297万平方米,完美体现“临港速度”!这些重大项目,将在2022-2024年陆续建成,也就是说到2025年底,103片区将基本建设完成!

 

而且,顶科社区的城市界面,城市公共服务,居住品质与生活配套,都将是真正的国际品质!

 

 

4、顶科社区住宅,有什么不一样的价值?

 

价值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从硬件方面来说,顶科社区作为临港国际化滨海城市的首席样板段,城市功能服务配套及居住品质,都将是国际化一流品质。

 

顶科社区住宅全部要求执行临港高品质住宅大纲,绿建三星和超低能耗最高标准。大家可以在上海土地市场看一下上海其他区域住宅设计要求,基本是绿建一星的要求。

 

顶科社区的商业、学校、公园都在建设已经进入价值快速兑现期。学校方面,已经明确了上中东小学,也规划了一所国际学校。

 

软件方面,国际人口聚集,会给顶科社区带来多元化的文化,国际化的生活方式。

 

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不会再以崇尚的眼光看待外籍人士,而是以一种平等视角来理解国际社区。上海全球城市的魅力在于海纳百川,国际社区的精髓同样在于多元的文化。“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并演化出更加美好的生活方式。

 

基于顶科社区未来可预见的硬件标准与软件氛围,未来的生活场景已然清晰可见。

 

首先,这里有面向未来的,领先全市的“高品质住宅”,智能化和科技化的居家生活场景鹏瑞云璟湾及中建玖海云天,在低碳、科技化与智慧社区方面走在了时代前列。

 

其次有国际化高标准便捷的城市公共服务与生活配套,科学公园、科学大道、科学绿谷,顶科剧院、优质学校等组成的社交活动生活场景。

 

最后有国际化高学历人群构成的居住氛围和生活场景在上海外籍人士整体数量停滞,居住越来越分散的背景下,临港103顶科社区国际化的文化浓度,可能是整个上海都独一无二的。

 

 

以上生活场景无疑是令人向往的。我们对顶科社区及103片区的解读与判断也是基于扎实的逻辑。但和所有美好的事物一样,光明的前景,一定会有一个艰辛的过程。

 

顶科及103片区,乃至整个临港,最大的机遇在于开放,这是临港新片区成立的初心与使命。但最难的地方也在于开放,在当下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并非我们单方面可以把控。这其实是临港新片区发展的最大挑战之一,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去不断突破。

 

具体到顶科和103片区上,一个显而易见的挑战是,我们开放的进程受阻怎么办?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不力怎么办?顶科社区还能成为真正的国际社区吗?

 

你可以有很多理由对此保持悲观,不看好顶科及103片区,甚至不看好临港新片区。

 

马云说的那句“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可能鸡汤味太浓,我觉得下面这句话更适合我们普通的老百姓和购房者:

 

悲观者深刻,乐观者成功。

全国首个顶尖科学家社区,一句话三处违反广告法。Ta到底是个啥?

滴水湖Plus

微信公众号『滴水湖Plus

专注临港新片区便民生活信息服务
扫码关注不迷路~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本文来源:临港873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来自网络转载及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邮箱:lingangjia@foxmail.com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