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核心承载区,初步建成“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链接全球、辐射长三角的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初步建成令人向往的“东海明珠”和新城建设的标杆典范。具体表现为:
——建设高水平开放高地。形成对标最高标准经贸规则新一轮的政策制度供给,加快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成为我国高质量率先落实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等相关举措、落实制度性结构性安排的标兵,成为我国衔接CPTPP等高水平国际经贸协定的先行试验田。
——建设集成改革创新高地。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管理权限充分发挥,改革系统集成水平显著增强,实现全链条“极速审批”,全过程“极准监管”,全覆盖“极优服务”,成为国内审批最精简、监管最精准、服务最高效的“放管服”改革先行区。全面提升“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服务能力,城市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建设高能级产业高地。打造世界级、开放型、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前沿产业,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形成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新型国际贸易、跨境金融服务、现代航运服务、数字信息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各类总部机构超过50家,成为上海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建设生态新城。建设色彩缤纷的公园城市、生态韧性的海绵城市、综合利用的无废城市、绿色环保的低碳城市,人均公园绿地不低于17平方米,建设绿道总长度不低于200公里,生态空间比例达到55%,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在长三角区域水平的2/3以下,水环境达标率100%,生态生活岸线占比80%以上,打造环境最优的生态新城。
——建设数字新城。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构建智慧互联、协同共享的数字城市。实现5G网络高质量覆盖,宽带接入能力达到600M、物联专网终端接入量达到20万个以上。初步建成以数据跨境流动为重点的国际数据港,数字经济增加值平均增速达50%。打造10个以上示范性数字生活社区,建设“数字孪生城市”试点区。建设不少于30个数字化城市治理应用场景,打造最现代的数字新城。
——建设宜居新城。构建高效畅达、便捷绿色的综合交通网络,加大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布局,建成全覆盖、多层级、国际化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营造高品质、有温度的生活环境,提供具有文化艺术内涵的公共空间和富有人情味的社区生活。建成区公交500m站点覆盖率大于80%,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超过80%,新建或改扩建城市主干道公共汽电车港湾式停靠站设置率达100%,新城道路信息通信管道覆盖率不低于90%,建成商业设施建筑面积达100万平方米,预期常住人口达到75万人,新增各类住房约20万套,打造最具活力的宜居新城。
——建设文化新城。推动中外优秀文明成果深度交流互鉴,助推中医等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国家文化交流合作,促进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初步构建“世界海岸、未来之城”大文化品牌,区域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设施网络建设,规划建设地区级图书馆、剧场等文化设施,打造最具魅力的文化新城。
——建设滨海新城。加强城市风貌设计和重点区域风貌管控,强化城市肌理与城市功能的有机结合,全面完成城市设计。充分利用“海湖”资源优势,构建沿海到内陆,从气势磅礴到疏朗开阔渐次过渡的风貌格局,塑造起伏有致的城市天际线。使“国际风、未来感、海湖韵”成为城市靓丽的名片,打造最具特色的滨海新城。
临港新片区主城区即南汇新城2025年规划目标常住人口75万,新房供应和城市功能都是按照这个人口规模来配套的。临港十四五规划中,生产总值及千亿产业集群的目标肯定没问题,甚至能超额。人口目标或许才是难度最大的。
临港和另外四个新城还不一样。以奉贤新城为例,整个奉贤有约124万人口,奉贤新城要从40万增加到70万人口,可以从青村、庄行等镇域吸纳人口,乡镇向中心聚集是个自然过程,阻力很小。但南汇新城没有这样的资源。临港导入人口,一部分是从国外和其他省市抢人,一部分是吸引浦东的人口。南汇新城吸引浦东人口的难度,肯定比奉贤新城吸引青村人口难度要大。
和75万相比,还有35万的差距。只有3年半的时间,每年需要增加10万人。要知道浦东新区从2010年到2020年十年间,才增加了不到64万人,平均每年6.4万。这就知道,临港2025年75万常住人口的目标有多激进!
微信公众号『滴水湖Plus』
专注临港新片区便民生活信息服务
扫码关注不迷路~